每年的农历七月廿一,是福建松溪县的传统节日“游仙节”,相传该节日起源于明清时期,从七月廿十持续到七月廿三,人们抬着村里供奉的仙人游村,锣鼓队、彩旗队全部出动,热闹非凡。相传明清时期村中大旱,正是“游仙”让天降甘霖实盘配资炒股最新,万民得济。现在水利工程发达,人们就通过这种活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愿。古人认为,此时"仙气氤氲,灵气充沛",宜通过登山临水、品茗论道等活动,感受天地灵气,修养身心。记住"吃二样,做一事,忌一事"的传统,感悟仙缘,修养身心!
一、吃二样
1、仙草冻
仙草冻是以仙草粉或凉粉草为主料制成的传统小吃,属于唇形科凉粉草属植物加工制品,因原料在不同地域被称为凉粉、烧仙草或草粿。起源于福建地区,流行于粤港澳及东南亚,成品呈半透明凝胶状,口感滑嫩,具有消暑、清热功效,常配糖水、蜂蜜冷食。制作时将仙草煎煮后过滤,加入地瓜粉或蕉芋粉搅拌冷却成型,部分地区会添加食用碱促进胶质释放。
展开剩余78%食材:仙草干50克、淀粉30克、冰糖80克、桂花蜜20克、枸杞15克
详细做法: 1、 仙草处理:仙草干洗净,加入2000毫升清水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2小时 2、 滤汁调味:过滤出仙草汁,加入冰糖搅拌至融化 3、 勾芡成型:取适量仙草汁与淀粉调匀,倒入锅中搅拌至浓稠 4、 冷却定型:倒入模具中,待冷却后放入冰箱冷藏3小时 5、 切块装饰:取出切块,淋上桂花蜜,点缀枸杞,清凉爽口
2、竹筒饭
竹筒饭不仅仅是一种食物,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利用,以及独特的生活智慧和民族情怀。 对于生活在山区和雨林中的少数民族来说,竹筒饭是他们日常生活和节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美食。 在节日里,人们会制作大量的竹筒饭,用来招待亲朋好友,分享喜悦。 在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,竹筒饭也有着特殊的寓意,例如在一些民族中,竹筒饭象征着团圆和美满。
食材:糯米300克、香菇50克、腊肉100克、青豆30克、新鲜竹筒4节
详细做法: 1、 食材准备:糯米浸泡4小时,香菇泡发切丁,腊肉切小块 2、 调味拌料:将糯米与所有配料混合,加入酱油、盐、油拌匀 3、 装填竹筒:将拌好的料填入竹筒,装至八分满,加入适量清水 4、 蒸制成熟:用竹叶封口,上锅蒸1小时至米饭熟透 5、 破竹取食:劈开竹筒,米饭带着竹香,清香扑鼻
二、做一事:登山览胜
七月二十一宜登山临水,游览名胜,感受自然灵气,陶冶性情,追寻仙踪道迹。
步骤:1、选择清幽名山,清晨出发。2、身着轻便服装,携带饮食物品。3、沿途观赏自然美景,记录见闻。4、在山顶开阔处静坐冥想,感受天地之气。5、采集带有露水的草药或野花,制作纪念品。6、下山后整理游记,记录感悟。
三、忌一事:忌独处僻静
游仙节最忌独自滞留僻静之处。传统认为,此日虽宜游览,但不宜独处过于幽僻之地,以免阴气过盛,宜结伴同行,互相照应。
访仙踪,悟真谛实盘配资炒股最新,养浩然之气。若您喜爱这些传统文化与修身之道,欢迎点赞、收藏与关注,让我们一同在山水之间,感悟天地人生的真谛!
发布于:山东省天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